行政单位会计怎么做账?2024最新政府会计准则操作指南
会计
2
根据《政府会计准则——基本准则》(财政部令第78号)及2023年修订的《政府会计制度》,行政单位会计采用"双功能、双基础、双报告"模式,需同时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核算。2024年起,各级行政单位需全面执行新修订的资产、负债等具体准则。
行政单位会计账务处理核心步骤
1. 会计科目设置:按制度要求设置预算会计科目(预算收入/支出/结余)和财务会计科目(资产/负债/净资产/收入/费用)
2. 平行记账规则:
- 涉及现金收支的业务需同时做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分录
- 非现金业务仅需财务会计处理
3. 特殊业务处理:
- 固定资产需按月计提折旧(文物文化资产除外)
- 公共基础设施按类别单独建账
- 应付账款账龄超3年需转入预算结余
2024年政府会计最新变化要点
1. 资产负债核算:
- 新增"使用权资产"科目(财会〔2023〕13号)
- PPP项目资产确认标准调整
2. 报表体系优化:
- 现金流量表编制细则更新
- 合并报表范围扩大至所有控股单位
行政单位会计常见问题解决方案
1. 预算会计差异调节:
- 使用"资金结存—货币资金"科目衔接
- 每月末核对预算指标与实际支出
2. 固定资产折旧难题:
- 推荐使用财政部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
- 文物资产需在附注中披露详细信息
权威工具与实操建议
1. 官方系统推荐:
- 财政部政府会计管理系统(需财政内网访问)
- 地方财政一体化平台(如北京"财源通"系统)
2. 专业书籍参考:
- 《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》(财政部会计司编)
- 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操作指南》
注:我们这篇文章政策依据财政部2023年12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》(财会〔2023〕28号),具体操作需结合属地财政部门要求。